Plant breeding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育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一门以生物进化论为理论体系、以生态学和遗传学为基础理论,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植物的遗传性进行改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植物育种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的原理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进行植物品种选育、繁育和推广利用。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植物性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一定地区的生态、生产条件及当前推广品种的现状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植物种质资源,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相适应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抗逆、生育期适当,适应性好的植物优良品种以及新的栽培植物,并在良种繁殖、推广中,采用适当的良繁技术,保持和提高良种种性,提供质量好、数量多、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的发展。
3、适应专业:本大纲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同时也适应农学、植物遗传育种、园艺、植保、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8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3。
5、选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普通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育种学.胡延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作物育种学总论.潘家驹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参考书:
(1)作物育种学各论.益钧镒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
(2)植物育种学.西北环球360手机版登录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
(3)植物育种学
(4)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5)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途径与技术,已形成以“育种目标——种质资源——植物繁殖方式及其与育种的关系——育种的途径和技术——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良种繁育”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同时,作物育种学又是多学科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为此,作物育种学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自学与课堂解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观察、技能训练、性状调查、品种考查、生产调查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的科研工作。
8、考核方式:本课程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和实习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100分,闭卷考试成绩占70-80%,实习实验成绩占20-30%。
9、课外自学要求
(1)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结合课堂讲授复习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全面理解所学知识;
(2)利用课后饭余时间多深入育种试验地勤于观察、勇于思考、敢于想象、善于动手、全面掌握植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全过程和有关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植物育种学是面对环球360手机版登录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而开的专业课程,虽然与农学专业的作物育种学有所区别,但又不能全面包含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育种,果树专业的果树育种、林学专业的林木植物育种、畜牧专业的牧草育种、药用植物专业的药用植物育种及观赏植物专业的观赏植物育种等,否则,本课程内容太多,份量过大,占用学时过多,也不可能讲深讲透,将先去“专业课程”的含意成为真真正正的“万金油”课程。要真正实现不同专业育种学课程内容的实质性融合而不是教学内容的拼凑,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也很难作到实质性融合,因此,植物育种学教学只能以植物繁殖方式、授粉方式及遗传变异特点为依据进行归类,按类型揭示不同植物类型遗传改良的共同本质及其育种规律,在育种原理、途径和方法技术融合的基础上,按授课对象的专业性质有所侧重,以体现专业课特色。
1、通过植物育种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明确植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植物育种的概念、基本属性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了解植物育种的成就和展望。
(2)掌握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3)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的类别和主要工作内容。
(4)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明确植物品种的类型及其育种特色。
(5)掌握植物引种的原理、引种的规律和引种的工作环节,明确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6)掌握选择的基本方法,明确选择育种的原理、掌握不同繁殖方式植物选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自交、差异植物的系统育种)。
(7)明确杂交育种的概念、含义和遗传原理,掌握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原则和杂交亲本组配方式,熟练掌握杂种后代处理的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明确杂交育种程序,掌握回交育种的概念、特点和技术要点及回交法在育种上的应用方式。
(8)了解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特点、遗传基础和不同繁殖方式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掌握选育杂交种品种的育种程序和自交系的选育方法、配合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明确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和雄性不育性及自交不亲合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9)了解远缘杂交育种的概念和作用,明确在育种上应用远缘杂交的困难和克服方法。
(10)了解多倍体的概念、种类及植物多倍化与植物进化的关系,明确多倍体育种的工作内容,掌握多倍体育种的技术要点,了解单倍体的概念、特点及获得单倍体的途径,明确在单倍体应用单倍体的优缺点。
(11)了解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明确诱变剂的种类和诱变处理的方法,掌握诱变育种主要工作环节与技术要点,了解植物空间技术育种概念、特点和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12)明确目前在植物育种中所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及各自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作用和应用。
(13)明确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的关系,了解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明确植物抗病性的类别、机制、抗病性遗传及抗病性鉴定,了解植物抗病育种的方法,明确植物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理及稳定品种抗病性的途径(植物性状育种涉及的性状很多,由于植物的抗病性涉及到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三个一体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故植物性状育种仅讲授植物抗病育种、其它性状育种自学)。
(14)明确品种区域化学鉴定的任务和方法,了解品种审定的任务和秩序,掌握良种繁育的原理任务、程序和体系,明确原种生产方法,了解种子检验的有关知识和技术。
2、通过植物育种学教学,达到以下能力培养要求
(1)比较系统的掌握植物育种的原理、途径和技术,初步具有独立开展植物育种理论、方法研究的能力;
(2)植物育种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植物品种选育能力;
(3)掌握品种推广和良种繁育理论,有独立开展植物品种推广和良种繁育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植物进化和遗传改良、植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植物(作物)品种的概念、基本属性和作用、优良品种及认识途径、植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一节 育种目标及其主要性状组成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类别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管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一节 植物繁殖方式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品种类型及育种特点
第四章 引种
第一节 引种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 引种的原理
第三节 植物引种规律
第四节 引种的工作环节
第五节 植物驯化
第五章 选择育种
第一节 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选择育种概念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原理
第四节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五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第六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遗传原理
第二节 杂交选配原则
第三节 杂交方式及其应用原则
第四节 杂种后代处理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
第六节 回交育种
第七节 营养系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遗传基础
第二节 植物繁殖方式与杂优利用
第三节 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
第四节 配合力及其测定
第五节 杂交种的类别
第六节 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第七节 雄性不育性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
第八节 自交不亲和性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第九章 倍性育种
第一节 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育种
第二节 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章 诱变育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物理诱变育种
第三节 化学诱变育种
第四节 诱变育种程序主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的途径
第五节 植物空间技术育种
第十一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在生物技术课程、基因工程课程中全部概述,本章教材供学生自学,自学后针对具体问题讲述——核心是使学生明确生物技术育种与传统技术育种的关系、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独特作用和对传统育种技术的补充和发展。
第十二章 抗性育种——抗病育种(*其它性状育种自学)
第一节 抗病育种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节 病原菌致病性与病原物遗传变异
第三节 植物抗病机制与抗病性遗传
第四节 抗病性鉴定与筛选
第五节 植物抗病育种方法
第十三章 品种区域化鉴定、品种审定与推广
第一节 品种区域化鉴定的内容、任务和方法
第二节 品种审定的任务、意义和程序
第三节 品种的推广利用
第十四章 良种繁育
第一节 育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良种繁育程序和体系
第三节 良种繁育原理
第四节 原种生产
第五节 种子检验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计划安排讲授54学时,建议安排讲授60学时
课程内容 |
讲授学时 |
实验学时 |
绪论 |
2(+2) |
|
第一章 育种目标 |
2 |
|
第二章 种质资源 |
2 |
|
第三章 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
4(+2) |
|
第四章 引种 |
4 |
|
第五章 选择育种 |
2 |
|
第六章 杂交育种(附营养学杂交育种) |
8 |
|
第七章 杂种优势利用 |
6 |
|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
4 |
|
第九章 倍性育种 |
4 |
|
第十章 诱变育种 |
4 |
|
第十一章 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
自学(2) |
|
第十二章 抗病育种 |
4 |
|
第十三章 品种区域化鉴定品种审定和推广 |
4 |
|
第十四章 良种繁育 |
4 |
|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