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本科生培养
 

《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发布日期:2005-11-21     浏览次数:

     

英文名称:plant production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植物生产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生产环节;掌握主要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主要栽培技术环节;明确栽培植物的人工调控技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提出达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地区栽培植物生产中的问题,实现资源永续高效化。
3.适应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4.学时与学分:54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2学分
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计算机、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
推荐教材:董树亭主编《植物生产学》。
参考书目:不同版本的《作物栽培学》《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药材学》等。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三点一式、渗透交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8.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考核,按实验课学生的表现及实验报告综合按5分制打分,占考核成绩10%;另一部分为课程闭卷考试部分,占90%。两部分合并为考核总评成绩。
99.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在学好推荐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进程,阅读参考书目中的有关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植物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2)了解各种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生产意义;
(3)掌握主要植物的栽培技术要点和技术环节;
(4)熟练掌握主要作物的生育特点及其调控技术;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调控;
(2)因地制宜的制定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技术方案;
(3)研发新植物生产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
第一章 植物生产概述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一、地位和作用
二、植物生产的特点
三、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栽培植物的资源分类
一、起源与特点
二、农作物分类
三、园艺作物分类
※第三节 植物生产发展概况
一、农作物生产
二、园艺作物生产
三、我国植物生产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育期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植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 植物器官的建成
一、种子的萌发
二、营养器官
三、生殖器官
第三节 植物生产的群体特性
一、植物群体和群落
二、植物群体结构与指标
第四节 植物产品及其形成
一、植物产品及其类型
二、产品及产量构成
三、产品品质及其评价
(一)植物产品品质的概念
(二)植物产品品质的评价指标
(三)植物产品品质的形成过程
(四)影响植物产品品质的因素
第三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一节 影响植物生产的自然生态因素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陆圈和土壤
四、生物圈
第二节 植物生产与太阳辐射
一、光合有效辐射
二、太阳辐射在植物群体中的分布
三、植物光合强度的估算和测定
四、光照与作物生长量和产量
五、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光照时间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第三节  植物生产与温度
一、植物与温度基本关系的指标
(一)气温、土温、体温(叶温)
(二)三基点温度指标
(三)受害与致死温度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积温 
(二)温度与光周期对发育的综合影响
(三)休眠期中温度与发育的关系
三、温度对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温度对发芽、出苗的影响
(二)温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四、农业措施对温度的影响
(一)灌溉对温度的影响
(二)松土和镇压对温度的影响
(三)垄作对土温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生产与水分
一、植物细胞中水的形态
(一)束缚水
(二)贮藏水
(三)植物的水势
二、土壤水分与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三、空气湿度与植物的关系
(一)空气湿度影响植物蒸腾
(二)空气湿度的其它影响
四、植物的水分平衡
(一)水分平衡状态的指标
(二)植物群体的水分平衡方程
五、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一)水分有效利用率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第五节 植物生产与大气气体成分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二、植物生产系统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
(一)田间CO2浓度的变化
(二)设施栽培环境中的CO2变化规律
三、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与生产力的影响
四、调节CO2浓度的农业措施
五、大气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第六节 植物生产与矿质营养
一、土壤是植物的营养源
二、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三、植物群落的矿质循环
第四章 植物生产技术基础
第一节  农田培肥与土壤耕作
一、土壤的主要类型与肥力
二、农田培肥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二)方法
三、土壤耕作类型
第二节 种子与播种
一、种子播前准备
二、播种
第三节 育苗移栽
一、育苗方式和苗床管理
二、移栽技术
第四节 施肥
一、施肥的基本原理
二、施肥的原则
第五节 水分管理
一、灌溉
第六节 病虫草害防治
一、基本方法
二、植物病害防治
(一)真菌病害
(二)细菌病害
(三)病毒病害
三、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四、草害及其防除
(一)危害
(二)防除方法
第七节 植株调整
一、植株调整的原理
二、植株调整的方式
三、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
第八节 收获与贮藏
一、植物产品收获与粗加工
(一)收获时期
(二)收获方法
(三)收获的粗加工
二、产品储藏
(一)粮食作物
(二)果品蔬菜
第九节  植物设施栽培
一、地膜覆盖
二、遮阳网覆盖
三、阳畦与温床
四、塑料拱棚
五、日光温室
第五章  植物生产与加工
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植物生产
一、种植制度及其意义
(一)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功能意义
二、种植制度型
(一)按集约划分
(二)按种植业方向划分
(三)按水旱划分
(四)按熟制划分
一年一熟和一年多熟
(五)按对环境的调控程度划分
三、中国种植制度特点
(一)以粮为主
(二)土地利用率高
(三)多样化
(四)重视对土地的保养
第二节  植物生产布局与调整
一、植物生产布局的重要性
(一)植物生产布局的意义
(二)植物生产布局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二、制定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明确产品
(二)调查环境条件
(三)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四)种植适宜区的确定
(五)植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六)作物组成的确定
(七)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
(八)可行性鉴定
三、调整植物生产布局的原则和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三节 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
一、复种技术
(一)复种意义
(二)复种条件和技术
二、间作套种技术
三、植物生产的轮作和连作技术
第六章 农作物生产
第一节 小麦
一、概括
(一)生产概况
(二)生物学特性
二、栽培技术
第二节 玉米
一、概括
二、栽培技术
第三节 水稻
一、概况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
第四节 甘薯
一、概况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甘薯块根及其器官发育
(二)T/R 值
三、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
(二)大田栽培技术
第五节 大豆
一、生产概况
二、生物特性
三、技术要点
第六节 棉花
一、生产概况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
第七节花生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八节 油菜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九节 小杂粮
一、谷子
二、高粱
三、其他杂粮
第十节 麻类作物
第十一节 小油料作物
第十二节 烟草
第十三节 糖料作物
一、甜菜
二、甘蔗
第十四节 饲料作物
※第七章 蔬菜生产
第一节 茄果类
一、番茄
(一)概括
(二)栽培技术环节
二、茄子
三、辣椒
※第二节 瓜类
一、黄瓜
(一)概况
(二)技术环节
二、西瓜
三、西葫芦
第三节 白菜类
第四节 根菜类
第五节 葱蒜类
第六节 绿叶菜类
四、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50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1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一。
表一 植物生产学教学时数分配情况

 

 

课程内容

教学环节时数(学时)

 

小计(学时)

讲课

实验

习题

讨论

第一章 植物生产概述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植物生产概念,特点、植物生产学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栽培植物资源分类(栽培植物的起源和特点、农作物分类、园艺作物分类、果树分类、花卉分类)

第三节 植物生产发展概况(农作物、园艺作物、植物生产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实验1:作物与园艺标本区参观

2

3

 

 

5

第二章 植物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

第一节 生长发育与生育期(生长发育、生育期)

第二节 植物器官的建成(种子萌发、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植物器官相关性)

第三节 植物生产的群体特性(群体、群落、群体结构和指标)

第四节 植物产品及其形成(植物产品及类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产品品质及其评价指标)

实验2:设施园艺参观(新天地)

6

3

 

 

9

第三章 植物生长与环境

第一节 影响植物生产的自然生态因素(大气圈、水圈、陆圈和土壤)

第二节 植物生产与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能在群体内的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光照对植物影响)

第三节 植物生产与温度(春化作用、温度三基点、积温、冷害和冻害、农业措施对温度影响)

第四节 植物生产与水分(土壤水分于蒸腾作用、空气湿度与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途径)

第五节 植物生产与大气成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植物生产系统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和生产能力影响、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的农业技术)

第六节 植物生长与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营养的要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敏感性、植物对肥料形态要求、不同生育期对矿质的吸收)

实验3小麦形态观察与麦类作物识别

6

3

 

 

9

第四章 植物生产技术基础

第一节 农田培肥于土壤耕作(土壤的主要类型与肥力、农田培肥的原则与方法、土壤耕作的类型)

第二节 种子与播种(播前处理、播种)

第三节 育苗移栽(育苗方式和苗床管理、移栽技术)

第四节 施肥(施肥的基本原理、施肥的原则、施肥技术)

第二节 水分管理(灌溉、节水和旱作农业、涝渍害及其防治)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植物病害防治、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草害及其防治)

第七节 植株调整(植株调整原理、植株调整方式、生长调节记得合理应用)

第八节 收获与贮藏(植物产品收获与初加工、产品贮藏)

第九节 植物设施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覆盖、阳畦与温床、塑料拱棚、日光温室)

实验4水稻育秧参观实习

6

3

 

 

9

第五章 植物生产与种植制度

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植物生产(种植制度及其意义、种植制度类型)

第二节 植物生产不均与调整(植物生产布局的重要性、制定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与步骤、调整植物生产布局的原则和应处理的关系)

第三节 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植物生长中的间作套种技术、植物生产中的轮作技术和连作技术)

第六章 农作物生产

第一节 小麦(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二节 玉米(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三节 水稻(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四节 大豆(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五节 棉花(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六节 油菜(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七节 烟草(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第八节 甜菜(概况、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实验5棉花形态与栽培种观察

6

3

 

 

9

第七章 蔬菜生产

第一节 番茄(概况、栽培技术)

第二节 黄瓜(概况、栽培技术)

第三节 大白菜(概况、栽培技术)

第四节 萝卜(概况、栽培技术)

第五节 韭菜(概况、栽培技术)

第六节 芹菜(概况、栽培技术)

第七节 菜豆(概况、栽培技术)

第八节 马铃薯(概况、栽培技术)

第八章 果树生产

第一节 仁果类(概况、良种、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

第二节 核果类(概况、良种、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

第三节 浆果类(概况、良种、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

第四节 坚果类(概况、良种、生物学习性、栽培技术)

第九章 观赏植物生产

第一节 花卉(概况、栽培技术)

第二节 观赏树木(概况、栽培技术)

第一节 花卉(概况、栽培技术)

第二节 观赏树木(概况、栽培技术)

实验6薯类形态与马铃薯淀粉测定

实验7 果树主要品种(品种群)的识别

6

3

 

 

9

总计

32

18

 

 

50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
课程名称:农业推广学  
英文名称:Agriculture Popularization
周学时:4                 学分:2
先修课程:
内容简介:
农业推广学是系统论述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主要讨论和研究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推广体系、推广方式、方法以及推广技能等,意在揭示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和规律,加速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①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②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①许无惧主编.农业推广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②任晋阳主编.农业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③许玉璋主编. 农业推广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④王慧军等主编.农业推广原理与技能.石家庄:河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⑤杨士谋主编.农业推广教育概论.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7.
⑥马占元等主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⑦罗淑平等主编.农业市场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