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校批准,环球360手机版登录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一)工程硕士 430100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农业推广硕士 (MAE)470100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且具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以上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二、领域
(1)工程硕士代码 430100
工程领域名称及其代码:生物工程 430139
(2)农业推广硕士代码 470100
农业推广领域名称及其代码:作物 470101 种业 470115
三、报名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2011年7月1日至14日期间,报名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为:http://www.chinadegrees.cn,以下简称“学位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报名系统”( 以下简称“网报系统”)按要求填写、提交考试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护照证件照片标准)。现场确认前可随时浏览、修改相关信息。网报成功后,生成《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核准相关信息并打印。
7月15日至18日到现场确认点(具体确认地点在我校网站通知)缴纳报名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同时领取《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考生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认真阅读。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除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外,还需由现场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报名登记表》签名。考生提供的近期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只进行网上报名未到指定现场报名点办理照相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四、资格审查
考试成绩发布后(约在12月上旬),通过学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份交学校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因不符合报名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而未被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全国联考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
(一)全国联考时间:2011年10月29日、30日,考生入场考试时将核验准考证、身份证件。
(二)全国联考地点:在准考证上通知,2011年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六、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一)工程、农业推广硕士考试科目和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工程、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科目:
(1)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
(2)专业考试与相关测试。
2.考试方式
农业推广、工程硕士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1)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GCT全国联考。GCT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中心统一组织,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及外国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工程、农业推广硕士考生取得的GCT成绩一年有效。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的一种专业学位报考。各学位类别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2)第二阶段,达到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相关学院申请参加由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与相关测试。考生可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yjshy.nwsuaf.edu.cn)上查阅第二阶段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其它注意事项。
以上所有陕西省以外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已参加了全国联考,现参加专业课考试者,同时收取专业课考试费80元,用于专业课的命题、制题、传递试题、阅卷等。请参加专业课考试的考生于12月上旬前将考试费交到校计财处。
第二阶段的考试工作于2012年1月上旬结束。
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所有考生及职教硕士参加复试前需填写《2011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第二阶段登记表》)。考生的《第二阶段登记表》连同第二阶段的考试资料(包括笔试试卷、面试记录等)一并存档备查。
七、入学考试教材
GCT考试教材《英语、逻辑、语言、数学教程与题析各两本》270.00(8本)
八、录取及调剂:
1.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录取政策,依据考生全国联考成绩、专业考试及相关测试成绩及复试结果择优录取。
2.录取工程硕士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我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录取“水利工程”、“农业工程”领域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可单列,但不得超过该领域当年录取人数的20%。
3.各类别专业学位录取调剂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
九、招生及培养简介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农业推广硕士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农业,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掌握相应推广领域现代推广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和农村发展较高层次工作的能力。
(二)管理办法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称在职硕士)作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之一,与现有学历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一样,在职硕士的招生录取、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及成绩管理、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纳入我校现有研究生管理体系。管理形式要兼顾在职硕士的生源主要是在职人员的特点,坚持保证质量,方式灵活的管理原则,实行两段制管理。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阶段
在职硕士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反映相应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具体课程应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授课方式也要充分考虑在职人员的特点,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
在职硕士以非全日制培养方式为主,不脱产学习,其课程学习采取阶段式集中授课办法。为方便在职硕士的学习,我校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相对稳定的集中授课教学点。凡考取我校的在职硕士(除中职教师硕士外)可以在经我校研究生院审批认可的集中授课教学点就近选课,按照相应的在职硕士培养方案要求累积学分,由研究生部院发给在职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其他成绩不予认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在职硕士在校(或教学点)课程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第二阶段:论文和学位申请与授予阶段
在职硕士在进入第二阶段前,需通过资格审查。申请资格审查的研究生须持有:研究生院发给的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单;学费交纳发票。通过资格审查者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即:论文和学位申请与授予阶段。资格审查工作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研究生,结合实际所需要的工作方向,参照学生本人的志愿,由学生所属学院负责为其选定相应的指导教师。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方式。为体现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在职硕士实行双导师制,除我校导师外,还要聘请用人单位符合条件者为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完成论文工作。在职硕士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是有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问题,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所选的第一门课程计起至论文答辩止,在职硕士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四)学位申请、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通过资格审查并完成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对申请者的学位论文由其所属学院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按照相应在职硕士培养方案要求进行评阅。学位论文答辩,由分管学院根据申请人数和论文选题方向,采取相对统一的组织方式集中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必须有来自实际用人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议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答辩结果,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但在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要考虑吸纳具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参加。
在职硕士获得者的硕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由我校颁发。
(五)收费办法
每位在职硕士收取学费根据学位类别不同为20000元–26000元;
电 话:(029)87082845 87082106 传 真:(029)87082845
联系人:黄伟 杜世平
网 址: http: 邮 编:712100
通讯地址:陕西 杨凌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