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12日)
张光强
各位老师,同志们:
根据学校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围绕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对我们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办学特色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统一认识,更新观念,进一步明晰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着力解决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刚才,孙校长对活动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各单位会后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次大讨论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要站在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今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刘延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谈到,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已经连续出台了2个主文件、18个附件,中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抓高等教育质量。刘延东同志讲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原因有四点:
第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深层次矛盾,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一方面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这样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老问题更加突出,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国100周年时建成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必须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创造寻求新的发展动力。高等教育作为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进程中具有高端引领作用,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着我们站在什么样的制高点上。高教战线要以这样的眼界和抱负,自觉承担起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崇高使命。
第二,迎对全球强化高教质量的新浪潮,迫切要求我国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刘延东同志指出,有两个趋势值得重视:一是欧美国家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确立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努力方向,二是一些亚洲国家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如日本政府投入3000亿日元实施“世界尖端研究强化”,力图创建世界最高水平的卓越教育基地。这两种趋势反映,在新一轮全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浪潮中,各国都选择了自身的努力方向,各取所需,各补所短。我们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明确战略思路,加快赶超步伐。
第三,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呈现新特征,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资金、技术、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要求高等教育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开放共享。
第四,解决高等教育自身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要求加快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我国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2700多所大学中,只有个别高校进入世界百强;国际论文发表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总被引用数仅居世界第七。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上高水平大学差距很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人们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从国内情况看,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性。昨天,陕西师大的甘晖书记到我校调研时谈到,他们自2006年开始实行通识教育,把本科生的学时、学分压缩了近三分之一。他们用这些时间搞学习型、研讨性教学改革,做得相当好。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我们也了解到国内几所顶尖大学的做法。
比如,清华大学的做法是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优势转化战略”,保持和发展综合性学科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高质量后勤保障的多种办学优势,并将五种优势努力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从招生、培养、就业等各环节入手,加大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力度,提出兼顾拔尖与公平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全面启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各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鼓励各院系试行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30%的本科生在学期间具有海外研修精力,引导广大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把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实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就业毕业生中有八成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
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同时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并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这个改革的核心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他们还实行了三个“百分百”政策,百分百课程开放,百分百专业开放,学生百分百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发展方向。每个专业都建立了“准入准出”标准,任何学生只要满足专业准入标准,都可以选择心仪的专业学习;只要毕业时能够满足专业准出标准,就可以从该专业毕业。“准入准出”标准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为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2011年度他们的本科课程开放量达14400人次,2009、2010两个年级已有1379人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中国科技大学的做法是科教结合、协同创新。这几年,他们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并探索了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三个新机制。一是“人才培养计划协同机制”,根据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与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机制”,通过人才实质性互聘等举措,聘请科学家、企业家作为学校的教师,把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三是“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共建共享的平台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大科学平台中亲身参与实践。
这些学校的做法,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从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来看,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必经之路。去年以来,我和孙校长通过到各院系、试验示范站走访、调研,对本科教学现状有两个基本的判断和认识。一方面,教学工作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就是,经过2005年教学评估和后续建设,以及2008新版培养方案的实施,从学校到学院对教学工作总体上是重视的,教师们是认真和努力的,对教学方面的投入也是有保障的。2008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思路是好的,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看,我校学生的质量总体上也是比较好的。
另一方面,对比国家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需切实改进和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方法,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及相互关系、教学投入效益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思考、梳理、完善、改进、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还需要在宏观上、战略上清晰思路。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设计,是否体现了国家对我们这样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二是2008培养方案提出的“厚基础、重实践、宽知识”的思路和原则是对的,但确实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对所有学生都一个标准,文科数学同理农学科不加区别;由于教学实习经费不足,重实践的要求实际难以完成;课程太多,课时太重,有些课程课时安排不尽合理,学生没有消化、吸收和进一步思考的精力和时间。三是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为对教师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单一,鼓励和奖励政策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积极性受挫。学生评教权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现在学校对教师还没有严格的可操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度、见习制度、实践锻炼制度不健全。有些青年教师,未经严格培训,就去上讲台,讲得好坏,也没有评估。有些不适合教学工作、学生长期不满意,却依然下不了讲台。现行的教学奖励制度,没有同教师的职务晋升和津贴标准挂钩,如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者、优秀教师获奖得者,在职务晋升中都没有得到体现。五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内容未经认真系统的设计和审定。方法过于单调、简单。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少,主要方式还是“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六是教学管理还不够严格和细致。调课多,学生无所适从;课程安排、教室管理、教学设备维护、教室维修和学习氛围与文化营造,都反映出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很低。七是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些有教研室、课程组,有些没有,有也比较松散;基本没有集体备课制度,等等。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讨论,集思广益,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办法。
同志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带有全局性的一项工作,事关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广大师生员工都要积极投入到这次讨论活动中,为学校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智慧。
二、坚持“三个牢固确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这些年,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从未停止和松懈过,但客观地说,依然存在着那么多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我想,抓教育教学,如果仅靠主管副校长和教务处和院系分管教学的同志,力量是肯定不够的。我们必须集全校之力,做好这件难度最大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真正把教育教学摆在全校工作的第一位。我们开展这次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解决目前在部分师生存在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客观分析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明晰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
用什么思想和观念来统一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全校上下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实现“三个牢固确立”。
第一,牢固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细分为四句话,即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南京大学提出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也有的学校提出要培养文化知识丰富、思想品德高尚、创新思维活跃、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实际上说的也都是衡量标准。
第二,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各项工作都要以它为中心,资源配置要优先保障人才培养,考核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内容。要建立有效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机制,激励和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切实保障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图书资料、实验室、校内外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
第三,牢固确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的理念。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关心关爱学生、潜心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不高度重视,不抓好落实,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变成“走过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
第一,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在大讨论活动中,要着重学习两个主文件,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各学院和处室组织人员好好学习一下这些文件,真正领会文件精神,从而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下一步的工作。
第二,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和学院实际,认真思考人才培养规律,激发教师创新创造的活力。在这方面,教师最有发言权,我们要注重从教师中汲取智慧,鼓励他们为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
第三,加强宣传,形成浓厚的氛围。去年,我们到学院集中调研之后发现,教师中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后来让宣传部开展了在校园网上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摘编了一些,我已经认真地看了三本了,有些提的非常好。我认为可以在校报和校园网上刊登,把大讨论活动的氛围要搞得浓浓的。
第四,务求实效。开展这次大讨论既是一次学习教育活动,也是一次工作研讨。各单位要将学习讨论中形成的理念、思路、建议及时总结并上报学校,将学习讨论中提出的各项改进意见加以分类整理,形成本单位的改进措施,让讨论的成果作为下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很好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门课当中去。
各位老师,同志们!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影响深远。让我们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