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学生2196人,包括本科生958人(2023级247人、2022级257人,2021级232人、2020级222人),研究生1238人(硕士923人、博士315人)。学术团队党支部15个、本科生党支部4个、研究生团支部36个、本科生团支部30个。
2023学年,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团队成员的通力协作下,学院获得了“学生工作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招生宣传先进集体”重要荣誉。
一、坚持党建引领,坚守初心培根铸魂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建引领中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磅礴力量,不断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格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压实学院党政领导、党委委员、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责任,充分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五联系’”等制度,进一步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出台《环球360手机版登录班主任例会工作实施方案》,不断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提升业务水平。近年来,学院连续聘用杨改河、单卫星、王东、吉万全、陈明训等专家教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载体,打造“支部+”特色工作品牌。依托思政社团,加强支部组织建设。以青马社为平台,红色长廊为基地,创新性开展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聚焦服务成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服务平台,激发了支部活力,为党员成长成才提供动力;三是党建+就业联动,促进高质量就业。继续推进“党建+就业”联动工作机制,实施 “以党建引领促就业、以支部活力提质量、以党员结对强服务”的就业工作体系,实现研究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双提升。三是加强业务研究,不断提升育人水平。获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思政精品项目两项,省级思政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一项、校级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咨询案例一等奖一项,获得新时代新青年读新经典校园阅读征集展示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在学校第三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中,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双创”研究项目均有获批。
二、依托学科特色,持续开展耕读教育
凝练工作案例“树艺五谷,耕心育人:‘一载体,三课堂,五融合’耕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获评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构建了“一载体、三课堂、五融合”耕读教育新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实现路径。学院以“耕”为经历,以“读”为滋养,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打造“一个载体”——“麦文化”耕读工作室,打通“三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课堂),促进劳动育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五育融合”,构建高质量“沉浸式”“多感知式”“交互式”耕读教育模式。一年来,学院以“麦文化”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在开学季,为新生赠送“耕读”主题书签和帆布包;在毕业季举行装饰“红色阶梯”,打造毕业生的“网红打卡地”;在五一劳动节,举办第二届“麦文化”厨艺大课堂,继续开展“小神农多熟种植竞赛”、“小麦、玉米作物高产竞赛”;在农民丰收节,举办“五谷芬芳,悦享丰收”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世界粮食日,举办粮食安全知识竞赛、光盘打卡、“我与大咖面对面”等主题活动,举办第二届五谷画工艺品制作大赛,以五谷为画笔,融入学校独有的科研成果,呈现出了一幅幅党史足迹、乡村振兴、校史校情的“五谷画”作品。
三、坚持“以本为本”,推动优良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工作理念,以培育知农爱农卓越农林人才为核心目标,学院精准把握学业困难学生情况、搭建学风建设平台、组建全员帮扶队伍,助推培育优良学风。线上线下帮扶平台,依托学习发展中心,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咨询和支持性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助推学生成长”为宗旨,举行学习发展中心开办暨朋辈小老师聘任仪式,持续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朋辈帮扶力量。微信平台“后稷达人志”专栏,定期推送榜样事迹,对学院保研学子、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霸宿舍、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示范班进行宣传展示,分享个人学习经验与班级学风建设经验。组建全员帮扶队伍,组建从任课老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到学生骨干、朋辈小老师等全员参与的学业帮扶队伍,从不同层面加强学业困难学生的指导。依托党员服务先锋队成立学分评议队伍,党支部对接联系团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低年级同学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保研经验交流会等。
四、聚焦“四个导向”,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坚持全员导向,以政策引领和机制建设为抓手,促进就业工作“全员性”。研判就业形势,制定并持续推动《环球360手机版登录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环球360手机版登录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方案》《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党建+就业”联动工作方案》落细落实。二是坚持精准导向,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动态摸排。针对家庭困难、零就业、少数民族、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早走访、早约谈、早提醒,完善“就业动态台账”。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学生实际就业需求,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先后举办两场“小精专优”专场招聘会,带领山西籍、湖南籍毕业生分别赴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湖南新长山集团、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访企拓岗,组织河南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前往“想念”食品有限公司、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地开展实践锻炼。四是坚持全程导向,结合求职历程,有针对性开展考研复试面试指导、考公政策宣讲、简历问诊等活动,举办“想念杯”就业知识竞赛,邀请美盛集团宋江泓老师做“从学生到职场的转变”的专项培训,全校范围内开展第三届生涯领航探索荟活动等,综合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五、围绕“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团学工作
学院团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三全育人”理念融于日常,达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组织建设方面
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全面推进从严治团,切实提高加强团学骨干思想引领,提高团学队伍工作能力。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团委获批学校首批团建示范创建“标杆院系”,农学类2205班团支部、油菜第三团支部获批团建示范创建“标杆团支部”。开办院级团课,邀请隋牧蓉、周岑银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学生上思政专题团课,邀请纪委刘业兴老师为全体学生干部做廉洁教育培训,邀请宣传部张琳老师、靳军老师等为学生干部进行新闻稿写作、照片拍摄技巧等相关业务能力培训。
(二)创新创业方面
为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小学期期间,学院邀请广东中迅农科的副总裁邹勇和来自美盛集团的三位高管走进学生课堂,分班开课、分类指导,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需求、新形势”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培养更多贴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织学生参与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参赛队伍从项目选题、培育、提升、展示等多个方面进行反复打磨,获突破性成绩。其中聂小军老师等指导的项目《盐碱地改良的新希望: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耐盐基因挖掘及其育种利用》获国家级特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比赛中首个特等奖的突破。冯永忠老师等指导的项目《守好“大国粮仓”: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非粮化”问题调查与治理对策--以陕西省为例》获国家级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哲学社科赛道首个一等奖的突破。
(三)文体活动方面
学院成功申报并举办学校“一院一品”之“粮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参加“九秩深耕载奋进 匠心逐梦三农情”校园短剧大赛,话剧《爱“麦”如“子”》荣获二等奖,话剧《高岗凤鸣,昆山玉清》获优秀奖。学院成立体育兴趣俱乐部,聘请沈贵庆老师、王艳老师、霍豪杰老师等3名体育部教师作为俱乐部指导教师,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热爱运动、享受运动的良好氛围。在校运会中,我院获得了学生团体第三、男子团体第二、女子团体第七的好成绩,在男子100m、男子800米、男子4×100m等项目中获第一名,学院荣获“阳光体育单位”荣誉称号。各球队成绩均取得较大突破,取得排球联赛女子第一名,男排第六名,大学生篮球赛男子第六名,足球联赛第二名,网球联赛第三名,乒乓球联赛第四名,羽毛球团体赛第六名等优异成绩。
(四)社会实践方面
学院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暑假期间,组织21支三下乡实践队伍,积极申报学校暑期“三下乡”专项并成功立项,300余名师生赴陕西、河南、山东、吉林、四川等省份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寻访红色历史、宣讲红色故事、科技支农扶贫、调研乡村发展等形式,使广大青年学生在“行走课堂”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各队伍在中国网、中国农科新闻网、中国科技网、中青网、新闻头条等媒体网站发表新闻40余篇。其中由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三级联动的环球360手机版登录赴陕西省耕地质量现状调研实践队获我校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环球360手机版登录赴四川红色基地实践团获优秀团队二等奖。另外,田园使者队伍今年出色的完成了院村对接帮扶工作,年度考核获优秀。
六、坚持用心用情,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落实国家、学校资助政策,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环球360手机版登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重点,以体系、措施、宣传为抓手,“点线面”结合,建立健全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一)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着眼点,制定《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办法》,建立“奖、贷、助、减、勤、代、补”多位一体的帮困助学资助体系,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应助尽助。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电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受助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结果复核,密切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精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增强思想教育和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家校共同育人长效机制。
(二)做好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本科生评定奖助学金18项,资助学生567人次。其中1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9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6人获得校长奖学金,180人获得一等国家助学金,84人获得二等国家助学金,66人获得一等专业奖学金,62人获得二等专业奖学金,63人获得三等专业奖学金,2人获得一等瑞华农业奖学金,11人获得二等瑞华农业奖学金,26人获得曹德旺助学金,2人获得袁隆平追梦奖学金,4人获得新长城助农奖学金,1人获得筑梦奖学金,5人获得三峡助学金,1人获得一等秦丰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奖学金,2人获得二等秦丰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奖学金,5人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1人获得何康农业教育奖学金,1人获得春雨奖学金,1人获得小米奖学金,1人获得小米助学金,1人获得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1人获得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奖助学金金额达189.6万元。研究生评定奖助学金(不含学业奖学金)10项,资助学生44人次,其中1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校长奖学金、2人获得袁隆平奖学金、1人获得宝钢奖学金、2人获得小米奖学金、1人获得石声汉奖学金、13人获得瑞华农业奖学金、2人获得新长城助农奖学金、2人获得中科锐星乡村振兴奖学金、1人获得麦垛乡村振兴奖学金,累计评选金额达到54万余元;组织评选学业奖学金,覆盖全体研究生,累计1040万元。
(三)做好助后教育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助后教育工作模式。通过微信平台“后稷达人志”栏目宣传报道获奖学生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朋辈互助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团支部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做好“传帮带”工作;毕业季期间,以毕业生离校教育为契机,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
七、加强平台建设,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一是注重价值引领,紧扣网络思政核心。坚持不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利用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耕读教育”等一系列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学生群体中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宣传工作,通过“后稷达人志”栏目宣传报道农学学子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朋辈互助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聚焦学院科研进展,培养强农兴农人才。定期推出最新科研攻关克难进展,分享科研前沿成果,推出系列推送“一麦相承”“优秀导师”等。三是着力打造学院的特色宣传,开设“一周稷录”栏目,聚焦学院重大事件和科研进展,帮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探索科研方向,践行科研育人;开设“支部风采”栏目,展示学院党支部建设成效,宣传支部党员风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设“小稷就业行”“招聘信息”栏目,为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信息和切实有效的求职策略。在易班平台上精心策划并发布了“迎国庆,赢未来”“惜食粮,知安全”“易知仲秋”“秋之静美,尚以学风”“品味秋韵,感恩秋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守宪法,爱国家”等一系列以建设良好学风、彰显青春色彩、弘扬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正能量活动,受到了广大农院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八、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抓好朋辈力量。学院选优配强本科生班级心理委员与研究生团支部心理联络员,开展系统培训,本科生心理委员必须选修一门心理相关的课程,研究生心理联络员需朋辈心理互助技能提升训练营。抓好本科生舍长这一抓手,组织舍长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参观心理咨询中心,发挥“学校-学院-心理委员-舍长”四级联动,齐心协力帮助新同学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适应与转变,做好信息联动收集、及时上报。二是推进以赛促学。学院连续两年举办的朋辈心理互助能力大赛,围绕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困境,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以现实经验为支撑,通过案例分析,拓宽朋辈解决身边突发状况的思路,有效提升了同学们应对问题的能力。开展心理四格漫画大赛,通过手绘的形式创新心理育人的载体,引导学生从“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热爱生活,关爱自己,努力营造积极阳光的心理健康“软环境”。三是坚持集体赋能。学院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专设“阳光工作坊”约谈室,为师生面对面谈话提供安静、温馨的环境。邀请心理咨询中心专任教师窦龙、符丹开展恋爱专题、新生适应专题、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报告等活动20余场。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创新开办心理专题乐享读书会、“青春不焦虑”趣味运动会、“心灵奇旅”专题系列观影活动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使同学们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正确看待心理咨询,真正做到助人自助。不断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坚持目标导向,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
根据《环球360手机版登录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结合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实际,修订《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对研究生日常行为表现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综合评定,完成首次研究生综合测评。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握作物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以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开展德育工作。开展“迎新生、庆国庆”主题党、团日活动、落实青年回家、智慧团建线上管理平台,完善团支部考核评价机制,拓宽团支部推荐评优渠道;围绕学生应知应会、团史团情,深入开展网上答题活动。二是强化学术道德,开展智育工作。举办“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宣讲活动;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开展“最美科研笔记”活动,加强优良学风的建设。三是涵养文体精神,开展体育工作。坚持弘扬拼搏奋进的文体精神,建立舞蹈队、羽毛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一批常态化训练队伍;组织师生导学羽毛球赛、本研乒乓球赛、组织荧光夜跑、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赛等活动30余场。四是做好美育润泽,开展美育工作开展冬日摄影大赛、书法大赛,心理四格漫画大赛等。五是融入生活服务,开展劳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五个文明工程,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实验室卫生清扫等常态化劳动实践;深入办好全运会、农高会、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组织工作。
十、推动“五育融合”,推动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
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必要途径,也是服务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环节。学院以“‘五育融合’视域下农科类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为题,成功申报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项。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研发和搭建涵盖“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职业理想”“发展技能”“职业道德”“求职技能”“人文素养”五大职业发展教育模块:一是以德明志,塑造“职业理想”,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教育贯穿研究生生涯规划全程,帮助农科类研究生将个人理想和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三农”事业紧密结合;二是以智修身,强化“发展技能”,提升农科类研究生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具体问题的专业素养,夯实农科类研究生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的真本领;三是以体美劳赋能,完善“求职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促进研究生综合实力全面发展,帮助农科类研究生攻克求职瓶颈,更快、更好的适应基层就业环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立足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将“五育融合”作为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系统梳理和把握农科类研究生培养规律,围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发展技能”“人文素养”“求职技能”五个模块,贯通“一队一表一线一网”教育路径,探索农科类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形成机制、实现路径和政策保障体系,帮助农科类研究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