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冯佰利教授团队在糜子种质资源及抗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王虎 袁雨豪         发布日期:2022-01-03     浏览次数:

     

近日,冯佰利教授团队在糜子耐盐生态生理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Cleaner production of proso millet (Panicummiliaceum L.) in salt-stressed environment using re-watering: From leaf structural alleviations tomulti-omics responses”为题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9.297)在线发表。2017级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博士研究生袁雨豪为论文第一作者,冯佰利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盐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糜子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及蛋白质合成通路的动态变化

干旱及土壤盐渍化为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营养丰富、气候适应性强、低成本、易栽培的作物成为农业生产及消费的新方向。作为五谷之一的糜子(PanicummiliaceumL.)是我国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0000-8000年前,大约在3000年前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因其具备优良的耐逆性(耐盐碱、耐干旱、耐低温、耐贫瘠),能够在边际土地上种植,同时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其它谷物,富含多种氨基酸,符合人体营养需求,成为最有潜力的未来智慧作物。长期以来,糜子作物北方重要的制米作物,是养育华夏民族的哺育作物。

近年来,冯佰利教授团队以糜子遗传多样性为研究基础,针对日益突出的土壤干旱,土壤盐渍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系统的评价和建立了糜子的耐旱,耐盐,耐碱及耐镉的鉴选体系,为盐碱地的治理及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并以此为研究目标,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质组等多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实验手段,揭示了糜子重要抗逆基因和分子层面的机理机制,为古老的糜子作物赋予新名片:盐生植物。上述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和《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另外,人类所消耗的热量50%以上来自三大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作物多样性极低,严重威胁了全球粮食安全、营养安全。课题组基于糜子籽粒丰富的营养,展开了糜子蒸煮及食味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ood 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2021年,该团队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中科院1区TOP期刊12篇,G2论文3篇,双一流B刊1篇,影响因子累计达145.513。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一06一A26)和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2009-2021)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1.130205.

编辑:王虎

终审:吴清华

版权所有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 - 环球360手机app下载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